合金管中元素对钢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下面分三部分来进行具体阐述,为耐候钢、珠光体耐热钢以及正火钢,每一中所包含的合金元素不同,所以影响也不同。现就从元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给读者一些有用的帮助。 1.耐候钢 耐候钢中,Cu和P是耐大气、海水侵蚀的最有效的元素。为降低含P钢的冷脆敏感性和改善焊接性、要求控制,焊接时不会产生热裂纹。 Cr能提高钢的耐腐蚀稳定性。 Ni和Cu、Cr、P一起加入,可加强耐蚀效果。 低温钢中Al、V、Nb、Ti及稀土等元素可固溶强化和晶粒细化。 如加入Ni,固溶于铁素体,即可提高其强度,又使基体低温韧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淬透性。 镍增大了钢的淬硬性,且增大了热裂的倾向。 2.珠光体耐热钢 珠光体耐热钢中,主要合金元素为铬和钼,铬和钼能显著提高钢的淬硬性;为进一步提高钢的热强度和稳定性,添加少量的钨、钒、铌、钛、镍和稀土等。 耐热钢中,钼、钒、钛提高钢的高温强度最明显。 耐热钢中含有铬、钼、钒、铌和钛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合金结构钢中,锰和镍是固溶强化元素。 镍改善韧性的主要元素。 钼和铬能显著提高强度和淬透性,钼还能细化晶粒。 钒和铌为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强烈形成元素,以细小质点从固溶体中析出,强化σ项,并以弥散状态细化晶粒;钒和铌提高强度,但塑性下降。加入钒和铌的低合金钢在热轧状态下性能不稳定,正火处理使其细化晶粒和碳化物均匀弥散析出,从而获得高的塑性和韧性,故Q345、Q390应在正火状态下更合理。 3.正火钢 正火钢中添加钒、铌、钛和钼等碳、氮化合物形成元素,通过正火处理后形成细小的碳、氮化合物从固溶体中沉淀析出,并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从而提高强度,改善塑性和韧性。钛、钒、氮为沉淀强化元素。 钼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碳化物稳定性强,提高了钢的强度,强化了晶粒。 钢中S、P过多,可能在晶界上形成低熔点的S、P化合物,引起焊缝熔合线附近的液化裂纹,甚至焊缝热裂纹。氧会降低力学性能,并提高时效敏感性,当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过多时,还可能引起层状撕裂。氮虽能提高强度,但恶化塑性和冲击韧度,并时效敏感性大大提高。 微合金化元素Nb、V、Ti在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热加工过程中抑制奥氏体的形变再结晶并阻止其晶粒的长大,并通过它们的碳氮化合物的应变诱导析出,对钢进行沉淀强化。 除非注明,文章为合金管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 文章来源:http://www.xinyu-case.com/ |